全球时讯:在徐家汇开了31年的“白玉兰”,还能延续烟火气吗?
周到上海 2022-09-29 19:56:01

白玉兰是上海的市花。市花,是一座城市的符号,作为沪上春天最早开花的花树,白玉兰“象征朝气蓬勃,热情奔放”,亦有创新、积极之寓意。在上海闹猛的徐家汇天钥桥路,有一家面包食品店以白玉兰为名,开了三十多年,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有意思的是,这家面包食品店既做海派西点,又提供具有本地化特征的中式点心,还能堂吃炒菜和传统小吃,集海派美食文化之大成。最近有消息说,这家老店即将告别徐家汇。有人为之感慨,小辰光个味道要消失了?那么,这背后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晨报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报道。


【资料图】

位于徐家汇天钥桥路的“白玉兰”总店既做海派西点,又提供中式点心

从南丹东路到肇嘉浜路这段的天钥桥路,被很多久居于此的市民朋友誉为美食街。这里云集了特色餐饮和风味小吃,而最近让不少市民纷纷来重温老味道的上海白玉兰面包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白玉兰”)总店就位于此地。

记者调查发现,“白玉兰”并不是某些网友和自媒体所说的老字号,但却是一家有一定历史的食品企业。“白玉兰”创办于1987年,最初是作为几家联营单位的三产部门在南丹路设有门店,还曾开设了面包食品厂(见下图),1991年门店搬迁到天钥桥路第四中学附近,租借了学校门面房将其改造为如今的总店。几家联营单位相继退出之后,公司开始逐渐走向市场化。

1989年,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刊发的企业登记公告当中包括白玉兰面包食品厂

“白玉兰”成立最初以制作和销售面包蛋糕为主,但随着1990年代不少西式食品企业进入市场,公司经营受到一定影响。从1997年开始,“白玉兰”谋划转型,因发现上海市民还是对中式点心情有独钟,口味好的馒头和生煎等点心品种还是能得到消费者的欢迎,在保留部分西式点心的同时,中式点心开始成为“白玉兰”的主打产品。

“白玉兰”总店内保留至今的特色面包咸小球

如今,“白玉兰”既做海派西点,也提供具有本地化特征的中式点心。据老员工回忆,其实“白玉兰”做中式点心完全是属于“自成一派”,当时的管理人员与师傅们反复琢磨点心的用料配方和制作工艺,不断调试口味,努力还原食客心目中的那种上海老味道,最后定下“咸中带一点甜”的馅料制作主基调,而这也符合当时大多数上海市民的口味,因而受到不少食客的欢迎。

“白玉兰”总店内琳琅满目的中式点心

考虑到当时饮食业中型馒头占主流,“白玉兰”推出中式点心的一大亮点就是点心规格普遍偏大。例如,白玉兰的一款素菜大包(菜馒头)5只装,700克,140克一只(见下图);鲜肉大包(肉馒头)5只装,600克,120克一只;大枣夹(实心馒头,里面夹有几颗大枣子)5只装,1200克,240克一只,还有大花卷、大烧卖,点心的“模子”要比市场上的同类型品种大出一倍。而且每款馒头都设计了不同的尺寸,可以做点心,也可以成为市民早饭和白领午餐。而馒头的口味也是包罗万象,这也使得“白玉兰”成为附近市民心目中的“点心王国”。

白玉兰的素菜大包5只装,700克,140克一只

“白玉兰”还较早采用了塑料包装盒。当时市场上馒头类点心普遍采用的是纸袋子包装,但这样不便于馒头类点心的保存,采用包装盒一方面卖相比较好,而且还便于携带,即便是送人也很有面子。

此外,在包装盒上能看到白玉兰的图案。白玉兰是上海的市花,白玉兰面包房以白玉兰为名称,同时在2003年申请注册了白玉兰的图形商标,反映了作为一家上海本地企业对上海这座城市的热爱以及做出健康、经济、味美点心的初心。

上海白玉兰面包食品有限公司申请注册的“白玉兰”图形商标

越来越多的中式食品企业采用中心化工厂的批量生产工艺,而放弃了店堂新鲜手作的制作工艺,作为老牌点心店,“白玉兰”一直坚持前店后工厂的加工形式,而且谢绝了在多家电商平台进行外卖销售,只为了给市民提供一份“有温度的点心”,那就是保持门店现做现售的传统制作工艺。

希望市民朋友为“白玉兰”寻找合适店面

诚然,在徐家汇经营长达31年的“白玉兰”是属于历史和时代发展的产物,在这里,它见证了徐家汇从上海的偏僻一角变成如今繁华的商业区域,也从小门店发展成为一家海派食品企业。一位老员工清晰记得,“白玉兰”刚刚搬到天钥桥路时,附近还有不少棚户区,高层建筑也很少,而到了1998年时,徐家汇已经发展成为上海的城市副中心,一大批商业设施和高层建筑纷纷拔地而起,尤其是2000年世纪之交新年元旦徐家汇的闹猛场面,至今让他难忘。

这些点心是为社会订单准备的

在“白玉兰”总店工场外,记者看到师傅们为社会各单位提前预定(非门店零售)而制作好的点心堆积如山,可见其点心受欢迎程度。三十多年来,“白玉兰”一直也在谋求新的发展,但产权问题一直没有妥善解决,今年8月底,公司产权问题最终得以明确,学校不再作为投资人。但与此同时,“白玉兰”也面临新的发展问题,那就是这家总店在“打烊”之后何去何从?

此前,考虑到总店的租约到期问题,“白玉兰”在毗邻的汇联商厦内开设了一个带点心制作间的零售专柜。要不要在市中心再开店?要不要继续保留堂食模式呢?“白玉兰”公司的经营者曾透露,考虑到很多市民朋友对总店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考虑到海派饮食文化的传承,以及总店几十位员工的饭碗问题,公司还是希望把“前店后工场”的经营模式继续延续下去,并保留一定的堂食面积,但这就需要在市中心重新寻找一家地段较好、面积适中的店面作为场地,但在目前寻找过程当中发现,要么场地租金过高,要么就是位置不太理想。

在此,“白玉兰”也通过本报,希望广大市民朋友能帮忙一道为总店寻找合适的店面,同时为这家老店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

本期的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就此邀请到了几位文化界人士,请他们就这家老牌的饮食单位分享各自看法。

价格便宜,东西大,排队长

葛明铭:国家一级文学编辑、上海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曲艺家、故事家

近年来,我常张勒辣天钥桥路上来来去去,发现一家叫“白玉兰”的面包食品店生意兴隆,每天门口排队买馒头的队伍跟隔壁市四中学门口排队接小人的家长相映成趣。好奇之下,观察了一下,发现迭爿店的特点是“一镪二大三排队”,用两个字总结就是“亲民”。

顾客在“白玉兰”总店门口排队

一是价钿镪(沪语:价格便宜);二是物事大(沪语:东西大),一只肉馒头大小跟小囡的枯浪头(沪语:小孩的脑袋)差勿多,一只罗宋面包大得跟我勒辣莫斯科看到的一式一样,买回去好当枕头枕,再一看价钿倒蛮镪的,怪勿得门口天天排队。当时想过两天来买一只大列巴,看看也好白相,啥人晓得大列巴还呒没买,迭朵“白玉兰”却要凋谢了。虽然跟伊呒没交集,不过总归为迭能亲民的店家消失而有点惋惜。

徐家汇的一道美食风景线

何振华:资深媒体人、上海作家、杂文家、评论家

对搿爿店我倒真是蛮留恋个,我欢喜吃伊拉个牛肉汤、生煎馒头,还有鞋底酥。这些年只要去徐家汇,或者偶逢星期日得暇去南丹东路靠近天钥桥路的徐家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到黄永生老师的曲艺大家唱场子唱一段过过瘾,我勿大会在美罗城解决午餐问题,宁愿多跑几步路,在“白玉兰”吃碗牛肉汤、一两生煎,搿碗汤的量对我来说足够。

牛肉汤、双档、生煎馒头

我邪气欢喜搿条路上的市肆内外人头簇拥的氛围,每每经过,虽然我勿一定会进去买点啥,但我觉着,迭能的人气,其实见证的就是消费者的口碑,而且也可以讲是徐家汇的一道美食风景线。

我也希望这份老味道能留驻家门口

山山:《上海会客厅》节目主持人、新闻晨报·周到编辑、记者

说来很有意思,我在徐家汇生活已经有二十年了,而这家“白玉兰”所在的天钥桥路是我每天外出的必经之路,如此算来,往返经过这家店几千次肯定是有的。

十几年前,我曾编辑一期关于徐家汇地标的报道。在做美食板块时,一位女同事建议我一定要把“白玉兰”放进去,但我觉得这家街边点心店与那些知名餐厅和酒家显然不在一个档次,为此和同事争论不休。最后我非常违心地将“白玉兰”列入文中(见下文),但之后一直为此事而纠结。

一家以生煎、小笼包等著称的小吃店,同时还提供各类小炒、盖浇饭、点心等,由于位于徐家汇地区,人气很旺,是许多小白领工作午餐的选择。外卖点心非常受小白领青睐,下班后总会捎上一份。(摘自2012年10月15日报道)

世易时移,让我所没想到的是,这家当年被我高度鄙视的“白玉兰”今天依然还在,而且名气越来越响,发展也不错,而当年的那些餐厅和酒家则因为各种原因离开徐家汇。在寸土寸金之地,“白玉兰”能立足三十多年,实属不易。

我曾购买了一盒素菜大包(5只装,700克)回去,并邀请了多位同事作为午餐品尝,发现在空腹状态下,男生一般吃两只素菜大包就达到饱腹状态了,而女生吃一只素菜大包就达到饱腹状态了。

新鲜出炉的素菜大包堂食区域坐满了赶来品尝老味道的顾客

我是在本周的一个工作日上午去的,我第一次进入到这家店的堂食区域,老旧的空调,略有褪色的沙发套,都表明了这家店确实有些历史年头。让我感到惊讶的是,不到十点,已经有市民陆陆续续进店落坐堂吃。有几位市民是得知总店要闭店的消息之后,特为从临港坐了两个小时地铁赶来的,在另一桌,一对夫妻点了生煎馒头、咖喱牛肉汤和双档。在与阿姨交谈中得知,她是1996年就在徐家汇上实大厦上班,当时中午一直来这家店吃,二十多年过去了,她也已经从公司退休,如今带着老伴来重温这份老味道。

我没想到,今天仍然会有那么多市民欢喜“白玉兰”,我也希望这份老味道,能继续留驻在家门口。

各位市民朋友,对于徐家汇的这家“白玉兰”总店,侬个人哪能看呢?欢迎留下侬个评论搭建议。

热门推荐

猜您喜欢